<acronym id="y0eem"></acronym>
<acronym id="y0eem"><small id="y0eem"></small></acronym>

儲能行業生機勃勃,三大流派同登臺

zhanqin_admin行業動態2017-08-27閱讀(4090)

 

文丨何英  中國能源報記者

5年時光荏苒,從默默無聞、無足輕重到初具規模、前景可期,當下,儲能行業正處于爆發前夜。正如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海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言,過去5年是儲能行業起步的5年,也是快速發展的5年,更是逐漸得到市場重視和認可的5年。

任何行業的發展,總要經歷成長的煩惱,儲能也不例外。時間回溯至5年前,用羸弱來形容儲能產業并不為過。記者從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獲悉的數據顯示, 自2012年起,中國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穩步增長,年復合增長率(2012—2016年)54%。2016年,中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的裝機規模為101.4MW,同比增長299%。而2016年新增規劃、在建的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規模已達845.6MW。

三大源動力:政策、技術、成本

良好的政策預期、技術進步以及成本下降是儲能產業快速成長的源動力。

政策層面,伴隨市場份額的開拓,過去五年來,國家對儲能的定位和認知在不斷強化、清晰和完善。最初儲能僅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智能電網等相關文件中被附帶提及,而從去年開始,儲能行業開始迎來一系列專項政策。其中,兩項政策尤為亮眼——《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電儲能設施的獨立市場主體地位,推動儲能行業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出臺,則意味著中國政府在能源發展規劃層面為儲能量體裁衣,國家級政策已直接觸及儲能本身。

儲能行業生機勃勃,三大流派同登臺

現在距儲能爆發僅差臨門一腳,諸如價格機制、補貼政策等國家和地方的直接支持政策有望在2017年陸續出臺。不少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對國家政策的預期。

從技術層面看,當前各種儲能技術百花齊放,鉛酸電池、鋰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超級電容、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不一而足,并在技術水平和市場空間上不斷拓展。

以鋰電為例,目前,一些企業研發出的全固態鋰電池能量密度可達300—400Wh/kg,有望成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動力和儲能電池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吨袊圃?/span>2025》確定的技術目標是2020年鋰電池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2025年達到400Wh/kg,2030 年進一步達到500Wh/kg,該目標的提出加速倒逼著新型電池技術的研發及應用。

技術進步、規模擴張使得儲能成本不斷降低。從當前化學儲能應用中占市場優勢地位的鋰電來看,在過去的3—4年里,鋰電儲能系統成本迅速下降了50%。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鋰電池成本平均為2000—3000/千瓦時,其中主流廠商系統成本可實現1500—2000/千瓦時,電池成本在1000/千瓦時以下。

另一方面,液流電池也逐漸躍升為儲能黑馬。盡管液流電池成本相對較高,但得益于其大容量、壽命長、安全可靠、環境友好等特質,近幾年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2013年遼寧臥牛石風電場全釩液流儲能系統率先實現該技術的產業化,到今年在大連開建國家級大型液流儲能示范項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凸顯。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首席研究員、大連融科儲能副總經理張華民告訴記者。

企業爭相發力

儲能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實踐引領,同時,行業發展的樂觀態勢反過來又進一步加速了企業擴張。

隨著儲能時代的到來,在新的市場商機吸引下,專業化儲能企業持續涌現,并呈現三大流派

一是國內儲能企業攜手國際領先的電池企業成立專業化儲能企業,實現技術和市場優勢互補,大力開拓國內儲能業務;

二是傳統光伏企業借助自身在光伏系統開發建設和市場渠道方面的優勢,適應市場需求,開辟光儲業務;

三是電池企業以成立分公司或參股等形式,布局專業化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業務,在擴張電池產能的同時,謀求電動汽車以外的業務突破。

儲能前景可期,作為最活躍的市場主體,企業的布局與擴張也在提速。

記者了解到,國內最早開發大型兆瓦級儲能系統的企業科陸,自2009年涉足儲能領域以來,截至2015年底,該公司儲能裝機總容量已超過260MWh,2016年以來,更是完成、中標多個大型儲能項目。

“2016年公司商用儲能電站項目推進迅速,目前累計已交付的示范項目及投資運營項目總容量達到242MWh。南都電源總裁陳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進行了投資與運營架構設置,成立了能源互聯網運營公司,正在推進組建總規模為50億元的儲能電站產業基金。

當前在鈦酸鋰領域風頭正勁的銀隆新能源,除將鈦酸鋰用于動力電池外,也在加緊布局儲能市場。酸鋰電池,因其較高的安全性、3萬次的循環壽命、6—10分鐘的快速充電性能、零下50—60攝氏度的寬溫環境等優勢,在儲能市場頗具競爭力。銀隆新能源董事長魏銀倉對記者稱,同時,為推動儲能市場開拓,我們還創新性地提出金融租賃模式。

科陸電子、南都電源、銀隆新能源的做法僅是此輪儲能擴張發展的縮影,包括寧德時代、杉杉股份、國軒高科、天津力神、猛獅科技、山東圣陽、天能集團等一眾電池企業都在摩拳擦掌,密集布局儲能,各自的項目規模均不斷擴大。

動力電池發展迅猛

從廣義上看,動力電池也屬于儲能的一部分,只是使用環境有所不同,動力電池主要應用在新能源汽車上,對性能、能量密度、充電時間等要求更高。就過去幾年的發展情況看,無論是從起步高度、發展速度抑或規模的維度衡量,動力電池都走在儲能產業的前列。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動力鋰電池產能約4GWh,整體產業規模達到58.6億元,較2012年的31.9億元增長83.7%。2012—2013年間,盡管中國動力電池發展速度不慢,但產能利用率并不高,供需失衡,低端產能嚴重過剩,動力電池企業發展并不樂觀。

轉機出現在2014年,這一年被業界稱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元年, 當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8萬輛,作為新能源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也順勢迎來發展的春天。

2015年,受益于利好政策的大面積扶持,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爆發,產銷量同比增幅均超過300%,中國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市場。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幅增長直接拉動了國內動力電池的需求。記者從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獲悉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車用動力電池產能16GWh,同比增長293%,而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更是一舉飆升到101.3GWh。

產能擴張、競爭加劇帶來電池成本的下降,特別是占據成本較多的主材(正極、負極、電解液、隔離膜),以及方殼電芯的鋼殼/鋁殼等環節尤為明顯。與此同時,材料體系從磷酸鐵鋰逐漸向三元體系轉變,能量密度進一步提高以及相應制造成本的降低,都為全行業成本壓縮提供了更大空間。

與此同時,動力電池行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技術、資源向大型電池企業傾斜,形成了寧德時代、比亞迪、天津力神等第一梯隊強勢陣容。比如寧德時代已掌握一流關鍵核心技術,包括15分鐘快充電池技術,250Wh/kg安全可靠的高能量密度電芯技術,1.5次循環的長壽命技術,電池系統集成和智能化電池管理技術,-30℃—60℃超強環境適應技術等。

為支撐新能源汽車進一步發展,根據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需要持續地提升電池的單體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到2020年單體能量密度要達到350瓦時/公斤,單體成本實現1/瓦時。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歷經5年砥礪發展,動力電池行業飛速發展,儲能行業也取得了極大進步,盡管儲能仍受經濟性不高、盈利模式單一、定價體系不明確、市場機制不完善等掣肘,但隨著電改的不斷深入,電力回歸商品屬性,儲能作為電力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也將得到更大釋放。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俞振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儲能發展的時間表,十三五期間,建立試點示范項目,研發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初步建立儲能技術標準體系,探索一批可推廣的商業模式,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以推動儲能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儲能正疾馳在發展的大路上。

End

 



<acronym id="y0eem"></acronym>
<acronym id="y0eem"><small id="y0eem"></small></acronym>
{关键词}